为贯彻落实《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和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农业部种子管理局会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15年7月23-25日在湖北武汉举办了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培训班,随后又在广西、重庆、湖南和湖北四省分别开展了普查与征集技术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达800多人次,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准备充分,保证了普查和收集工作的科学性

针对此次行动普查与征集、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两大主要任务的特点,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以保证此次行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一)编制技术规范,统一行动标准。

在系统总结前两次普查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及近30多年来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的最佳做法,根据四省的特点和生态状况,普查与收集行动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培训方案,确定了培训内容,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经过多次讨论与修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技术规范,为实施本行动提供了统一的操作标准。

(二)制定调查表格,完善填报系统。

针对本次行动的具体任务,分别制定了普查、征集、调查、收集等相关表格,每份表格附有详细的填表说明,使参与人员经过培训后就具有填表能力,保证所填信息的准确性。根据未来信息化的大趋势,还专门设计了各类表格的在线填报系统,使信息采集、处理、汇总和分析更加简便快捷,为未来资源与信息共享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三)遴选授课专家,编写培训教材。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牵头单位按照培训内容,分别遴选出在相关领域具有扎实工作基础和长期授课经验的专家,根据培训需求和专家的特长安排授课内容。授课专家不仅具有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调查经验,而且编写的培训教材和课件实用且通俗易懂,着眼于提高普查人员的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培训系统,提升了普查和收集人员的执行能力

2015年是行动启动之年,为了使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全面了解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提高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意识,掌握行动的立项背景、目标、任务和组织方式,此次行动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分别在5个培训班上详细解读了《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内容。针对普查与征集、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内容的不同,技术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都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调整。

在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培训班上,由于参加培训人员均来自科研、教学单位,具有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主要侧重于如何组建调查队伍、如何配备各调查队伍的专业人员、如何确定调查地区的重点区域和调查时间、如何按照不同类别的作物特点采集和保存样本与标本、如何采集与种质资源相关的地理信息以及物资准备、资金管理等,目的是使所有参与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的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收集到各类不同作物珍贵的地方品种及其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丰富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库。

针对普查与征集培训对象主要为县级农业局领导和科技人员,他们几乎没有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相关意识和知识的现状,授课专家在讲授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针对普查与征集的特点分别就行动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方式、普查程序与填表方法、征集技术与注意事项、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讲解,并邀请各省农科院的作物种质资源专家分别介绍了各省种质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区域特征及多样性特点。根据参加培训人员的知识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简洁明了的演示,详细讲解了普查与征集的方法、程序、步骤、填表注意事项、信息采集技巧等内容,特别是在表格填写方面,对表格中涉及的事项逐一进行说明,使学员们参加培训后基本能够独立完成普查和征集的任务。

三、领导重视,调动了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此次培训不仅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高度重视,而且得到了各省农业厅(农委)、种子管理局(站)、农科院等行政、管理和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张延秋局长、马淑萍副局长、邹奎副处长分别参加了培训班并作了重要讲话。

张延秋局长在参加湖南普查与征集培训班时指出,搞好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是一项光荣伟大的任务。我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我们有着农耕文化的传统,而且有大量的、优质的农业品种。在目前新的城镇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历史转折时期,开展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大家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国家宝贵的资源才能收集、保存下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利用上;若对待工作懈怠懒惰,普查过程中有些品种可能就会被忽略,可能过几年就会从地球上消失,那无疑将是我们最大的损失。张局长还对参加培训人员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各位种子站站长和参与普查的科技人员提起精神、认认真真学、规规矩矩做。一定要完成好此项任务,给国家一个满意的答卷。同时,张局长还鼓励大家勇于奉献,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奖励。若发现一个特殊的品种,可以用发现者名字命名,使发现新资源的人名留青史,以此作为奖励和鼓励。

马淑萍副局长在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培训班上着重强调了本次行动的重要性及历史意义,重点指出该行动任务繁重、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希望所有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科学规范地完成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任务。

各有关省农业部门也非常重视和支持此次行动,每次培训,相关省农业厅(农委)、种子管理局(站)、农科院组成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针对各省具体情况提出具体要求。本次行动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刘旭副院长也出席了每次培训的开幕式,并亲自给学员授课。

正是有农业部、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科研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充分调动了各级农业科研人员和基层农业部门领导与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他们不仅在培训班上认真听讲,而且在答疑和讨论时积极参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细节,有些学员甚至在会后专门找到授课教师,就本地的特殊情况与授课教师交流想法,力争解决普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

四、效果显著,扩大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影响力

通过5个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

首先,全面提高了参加培训人员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广泛普及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调查与收集的基本知识。许多学员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了解到农作物种质资源对于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造福子孙后代的重大意义,通过培训,掌握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将严格按照培训要求,做好普查与收集的每一项工作,认真填写每一个表格,向国家提交高质量的普查信息和当地珍贵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其次,提高了地方承担单位的执行能力。为了更好完成该工作,湖北省农业厅要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项目办公室所有成员全程参与培训,不仅要掌握所有培训相关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对县级普查工作进行指导,能够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与难题,保障本次普查与征集工作顺利进行。各省农科院领导还带队亲自参加普查与征集培训,与拟开展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的县农业局和种子局领导密切沟通,共同协商如何将普查与系统调查相结合,实现普查与系统调查的不缝对接,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促进了地方政府加大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的力度。启动会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市农委高度重视本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决定在执行国家考察收集任务的基础上,自筹资金5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与收集工作。经过行动主持单位与重庆市农委协商,将重庆培训会与重庆市普查与收集工作启动会合并召开,不仅保证了重庆市所有县(区)开展普查与征集工作的一致性,而且通过授课专家的咨询与讨论,为重庆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速了重庆市的工作进程。通过培训,广西、湖南和湖北出席培训的领导也纷纷表示,将利用此次行动的机会,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加大省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

第四,在培训过程中,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进行跟踪拍摄,编辑出版了行动简报,各省还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如重庆市、广西自治区均在其农业信息网上发布了培训新闻,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所、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等也在其网站上宣传了此次培训内容。通过广泛宣传,不仅增强了相关单位对本次行动的重视,而且扩大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受众范围,提高了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影响力。

guanxipeixun-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