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 月13日,由我所牵头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成都召开2018年度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2015-2017年已经开展普查的10省(区、市)项目执行情况和主要进展,启动四川和陕西2省的普查与收集,并部署落实2018年工作任务。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项目首席科学家刘旭院士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张延秋局长首先肯定了近三年来项目各参加单位的工作成果,并强调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加大加快收集,加快利用,加快挖掘。对于今后的工作,他指出: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省(区、市)要高度重视本次普查与收集工作,农业主管部门要成立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各级领导职责;二是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18年实施方案》要求,细化分工、责任落实到人,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三是加强管理,专款专用,要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考核;四是加强宣传,共同推进,要讲好资源的故事,尤其是宣传好优异种质资源利用对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作用。

     刘旭院士指出,要通过收集保存以储备资源,鉴定评价以发现资源,挖掘创新以利用资源。并特别强调新时期种质资源的利用工作要着力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大需求,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要求:一、要加快对已收集种质资源的鉴定、编目和入库工作,确保收集到的种质不能得而复失。二、要加紧对收集资源的深入鉴定评价,挖掘优异资源和特色资源并提供利用。三、各省要通过普查行动,打造一支专业的队伍,推动各省种质资源工作的深入开展。

     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四川和陕西6省农业厅(委)、种子管理部门分管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四川和陕西12省(区、市)农科院分管领导及相关专家,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及种业发展处的主要负责同志、中国农科院相关专业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等共计130人参加了会议。同时,此次还举办了2018年的系统调查与收集培训、四川省的普查与征集培训。对四川和陕西2省农科院的科技人员以及四川省普查县的相关技术人员共计430余人进行了技术培训。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3年来已开展的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浙江、福建、江西、海南等10省(市、自治区)623个县的全面普查和117 个县的系统调查,通过全面普查,基本查清了上述10 省(市、自治区)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的数量、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农民认知等本底信息;初步发现我国农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丧失严重,并抢救性收集各类作物种质资源29763 份。完成农艺性状鉴定评价10060份,初步筛选出一批具有优质、抗病、抗逆的种质资源。

其他相关会议照片